香港地產家族協成行:從興建學校到投資新療法的慈善堅守

香港地產家族協成行:從興建學校到投資新療法的慈善堅守

作為香港最大私營房地產公司之一——協成行的第四代家族成員,方添明並未像哥哥那樣選擇進入家族企業,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在兄弟二人的不同選擇中,祖輩傳承下來的謙遜與慷慨,卻以相同的方式延續著。

「慈善先於生意」的家族基因

談起童年,方添明記憶最深的不是家族生意,而是慈善。「從小我就知道家裏做生意,」他說,「但更早接觸到的,其實是家族的慈善事業。」年幼時,方添明和哥哥方添輝會被祖父方潤華送往中國各地的農村,讓他們在家族基金會資助興建的學校裏教英語。「那時候我經常抱怨,因為沒有冷氣,到處都是蟲子,而且吃的全是素食,」方添明笑著回憶道,「現在長大了,我才明白那段經歷意義非凡,是非常珍貴和美好的回憶。」

方潤華於1924年出生在廣東河源,六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小學畢業就開始幫父親經營家族的芝麻加工生意。後來,家族轉向地產投資,1948年創立協成行。經過數十年發展,協成行已成為香港最大的非上市房地產投資公司之一,但直到2022年以97歲高齡辭世,方潤華始終不忘自己的出身,也要求孫輩銘記。

「我們的基金會在家鄉建了第一家醫院和幾所學校,在全國各地完成了700多個項目,」方添明說。祖父從未明確告訴兩個孫子為什麼要去農村,但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爺爺希望把謙虛和腳踏實地的價值觀傳遞給我和哥哥,同時讓我們明白回饋社會的重要性——我們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也是幸運。」這種認知和格局,顯然一直伴隨他成長。

作為連續創業者,方添明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家族之外開闢新天地

如今的方添明,已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哥哥方添輝擔任協成行副董事總經理,協助父親方文雄管理公司,這讓弟弟得以在家族企業之外自由探索。「我很幸運有個哥哥,」他說,「有他全心接管家族企業,我就有很大的自由去嘗試其他事情。」

這種安排恰好適合方添明的性格。他坦言,自己可能並不太適合家族地產企業那種保守、低槓桿的風格。「公司很注重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這限制了你去冒險或大刀闊斧做事。」他也承認,正是這份穩健讓協成行經歷75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只是對他而言,創業的自由更有吸引力。「我很好奇,喜歡學習、親力親為和嘗試不同事物。」而在自己開闢的天地裏,「沒有壁壘,完全自主。」

其實從小學賣即食麵給同學開始,方添明就展現出創業精神。但真正堅定創業想法,是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讀書期間。「大學的創業氛圍很濃厚,身邊的人都在創辦公司,」他說,「最關鍵的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做事。」

也因此,他更傾向於與合伙人共同創業。多年來,方添明涉足科技、娛樂、生活方式等多個領域,創辦了多家公司。疫情期間他所創立的「Raze」,成為了香港最知名的納米科技口罩品牌之一,後來轉型為香薰、香水和個人護理品牌。他與荷里活名人史葛·布萊恩(Scooter Braun)合辦的「StickStack」,在香港、洛杉磯和上海設有辦公室,為全球名人孵化品牌,也為亞太區主要唱片公司和藝人提供大型商品項目製作。此外,他的「興趣項目」如「MagicRoom」,是一個快速成長的浩室音樂團體,支持和培養亞洲本地DJ,並把歐美藝人帶來亞洲演出。

協成行是香港一家領先的家族房地產公司,已有75年的經營歷史。

最近,方添明把更多精力投向了一個聽起來有些「跨界」的領域——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能源基礎設施,「本質上就是AI的地產」。他最新的創業項目「Highrise AI」,是領先數碼基礎設施公司Hut 8孵化出來的子公司,專注開發和營運面向AI算力的高性能數據中心,為初創企業和大型企業提供先進的GPU基礎設施和可擴展算力解決方案,助力前沿模型訓練。「我非常看好AI,」方添明說,「無論AI未來如何發展,基礎設施、能源和為各種創新應用提供動力的能力,都不會消失。」

這麼多的項目,時間和精力如何分配?方添明的答案很明確:「我每次只做一家公司的CEO,80%的時間投入到這家公司。」通常,他會帶領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並實現穩定,然後把管理權交給新的領導團隊,自己繼續擔任戰略和顧問角色。「每次交接,我都會無償給接班人股份,因為努力和回報應該掛鈎。」

不過這種「八二分配」的節奏感,也是逐步學會的。「現在我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學會拒絕,」他說,「保持專注、不輕易分心,非常需要自律,尤其比起早期。」

成長過程中,他也經歷過一些陣痛。剛創業時,家族背景在某些方面反而成為壓力。「年輕時不夠成熟,心裏總有點不安,總覺得需要證明自己不是靠家裏,而是靠自己闖出來的。」他甚至會刻意不走捷徑,比如不找家族朋友幫忙牽線,只為證明自己可以獨立成功。「後來我明白,這些其實都不重要,」他感慨,「如果這是你的優勢,就應該善用。」況且,他說,就算是朋友,項目不好、能力不行,人家也不會一直支持你。

方添明家族辦公室所在的香港辦公大廈。

變革時代裏的慈善新方向

雖然主業在外,方添明依然以多種方式參與協成行。他沒有具體的日常職責,但擔任董事會成員,並為父親和哥哥提供行業趨勢和新領域的建議,這些建議不會因身處公司而帶有「偏見」。「我們還有一個家族辦公室,資產不計入公司報表,」他說,「我最大的參與可能就在那裏,幫助進行房地產以外的科技投資。」在這個平台上,他牽頭投資了從消費品到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一系列領域。

但在方添明心中,家族的核心身份認同,其實是家族的兩大慈善基金——方樹福堂基金方潤華基金

「對我們家族來說,慈善其實比事業本身更重要。」

至今,公司每年仍將10%的利潤捐贈予慈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基金會成立時,重點是教育和醫療,「但現在這些基本需求大多已由政府保障,」他說。基金會的方向也隨之調整,更多投向前沿醫療研究,尋找融資缺口,投資於有望發現新療法的領域

「歸根結底,我們希望被世人銘記為真正回饋社會的人,而不是賺了最多錢的人,」方添明傳承著祖父方潤華的價值觀說道,「我們很幸運能有今天,所以我們正在平衡兩者,也希望為其他家族樹立榜樣。」

Confirm your selection
By clicking on “Continu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ed to the local website you selected for services available in your region. Please consult the legal notice for detailed local legal requirements applicable to your country. Or you may pursue your current visit by clicking on the “Cancel” button.

Welcome to Pictet

Looks like you are here: {{CountryName}}. Would you like to change your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