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百達
譜寫傳奇篇章
穿越 220 年歷史,回顧八個里程碑時刻,細賞檔案圖片。
1805年 — 瑞士百達的起源
1805年7月23日,兩位富有遠見的年輕企業家雅克布·米歇爾·弗朗索瓦·德·坎德爾(Jacob-Michel-François de Candolle)和雅克斯-亨利·馬利特(Jacques-Henry Mallet)與三位有限合夥人在日內瓦簽署了一份合夥契約。
-
全球背景
拿破崙統治下的歐洲
法國大革命引發了金融業大規模破產及重組浪潮,而日內瓦也在1798年-1813年間被法蘭西帝國吞併,瑞士百達的前身銀行正是在這背景下應運而生。
-
瑞士百達背景
現代私人銀行的誕生
德·坎德爾和馬利特銀行(Banque De Candolle Mallet & Cie)是日內瓦一種新形獨立金融合夥企業,後來被稱為「私人銀行」。19世紀期間,瑞士百達的合夥人將接力棒代代相傳。在此過程中,他們為銀行打上了至今仍然保留的家族印記:傳承自「加爾文主義」的嚴謹原則,對相關事務明智而審慎的管理風格,以及在金融投資領域展現開放的國際化視角。
-
關鍵業務活動
長期思維
與當時所有的日內瓦銀行一樣,該合夥企業最初涉足貨物貿易和大宗商品投機活動,但很快便決定轉而專注於協助客戶開展金融和商業活動,並為他們提供財富管理建議。不同於先輩公司,銀行著眼長期,分散投資於歐洲各地的公司,以減輕危機事件對客戶資產的影響。
-
合夥人傳承
從一開始就是「家族銀行」
雖然百達家族沒有直接參與創立德·坎德爾和馬利特銀行(Banque De Candolle, Mallet & Cie),但其創始合夥人之一雅克布·德·坎德爾 (Jacob de Candolle) 是歐內斯特·百達 (Ernest Pictet) 的外祖父。歐內斯特·百達於 1856 年成為合夥人。因此,「家族銀行」一詞自瑞士百達創立之初便名副其實。
發展規模
-
1個辦事處日內瓦
-
5名員工兩位創始人和三位有限合夥人
-
125,000日內瓦鎊瑞士百達的初始資本(相當於今天的3,000萬瑞士法郎)
昔日圖片
成立契約 — 雅克布·米歇爾·弗朗索瓦·德·坎德爾(Jacob-Michel-François de Candolle)和雅克斯-亨利·馬利特(Jacques-Henry Mallet)簽署的公司契約,標誌著德·坎德爾和馬利特銀行(Banque De Candolle, Mallet & Cie)的成立。
與此同時……
政治家和外交家查理斯·百達·德·羅夏蒙(Charles Pictet de Rochemont)在維也納會議上就日內瓦州的擴張進行了成功的談判,這是該州未來加入瑞士聯邦的先決條件。他還起草了《第二次巴黎條約》(Second Treaty of Paris)(1815年)中的一份宣言。該宣言由歐洲列強簽署,承認瑞士永久中立地位。他的妻子莎拉·百達·德·羅夏蒙(Sara Pictet de Rochemont,1767-1830年)在距離現今總部僅2公里的朗西(Lancy)教書育人。為紀念她,紅橋(Pont Rouge)新開發區中的一個公園以她的名字命名。
「日內瓦城市佈局緊湊並秉持堅定的 中立立場,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 優勢,尤其在商業和貿易方面。」
沃爾夫岡-亞當·托普佛(Wolfgang-Adam Töpffer)
《特雷耶河畔》(Sur la Treille),1817年
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
1841年 — 首位加入銀行的百達家族成員
愛德華·百達-普雷沃斯特(Edouard Pictet-Prevost)成為德·坎德爾和都雷蒂尼銀行(De Candolle, Turrettini & Cie)的合夥人,將家族姓氏「百達(Pictet)」帶入銀行並沿用至今。
-
全球背景
工業革命
1848年,新的《瑞士聯邦憲法》(Swiss Federal Constitution)出台,兩年後瑞士法郎誕生。當時的歐洲科技進步迅猛,推動了工業化快速發展。
-
瑞士百達背景
投資新方向
首批鐵路線的修建推動了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作為各類財團中的一員,銀行參與了這種新運輸方式的推廣和融資活動,並開始對航運業產生興趣。
-
關鍵業務舉措
風險分散
為確保風險得到適當的分散,銀行代表客戶持有包括外國國債以及本土和外國公司的股票在內的多種證券。它們包括法國和荷蘭的債券、巴黎市債券,以及為歐洲最早的懸索橋之一——帕基斯(Pâquis)懸索橋發行的股票。1821年,瑞士百達成為總部位於巴黎的人壽保險公司——通用人壽保險公司(Compagnie Générale d’assurances surla vie)的瑞士代理商。
-
合夥人傳承
私人銀行聯盟
1844年,愛德華·百達 (Edouard Pictet) 代表由四家日內瓦私人銀行組成的財團 Quatuor,與未來統一意大利的首相卡米洛·加富爾 (Camillo Cavour) 談判,為皮埃蒙特鐵路融資。儘管該項目最終因意大利國內政治原因而失敗,但 Quatuor 成為了私人銀行家之間聯盟的典範。這一概念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尤為興盛,日內瓦私人銀行家協會 (Private Geneva Bankers Association) 便是其體現,而瑞士百達銀行 (Pictet & Cie, banquiers privés)正是該協會成員。
發展規模
-
1個辦事處日內瓦
-
8名員工兩位創始人、三位有限合夥人和三位員工。
-
192,000瑞士法郎年平均利潤(相當於現在的1,000萬至2,000萬瑞士法郎)
昔日圖片
與此同時……
1829年,路易·百達(Louis Pictet)創立了路易·百達銀行(Banque Louis Pictet)。然而,百達家族這一分支的成員後來轉向其他領域,該銀行僅存在了55年。
勞爾·百達(Raoul Pictet)的實驗室 — 勞爾·百達(Raoul Pictet)實現了氧氣的液化,為現代製冷工藝鋪平了道路。
「謹慎和風險規避逐漸滲入瑞士百達的基因中。誠然,也曾出現過虧損的情況,但合夥人們從未因過度集中投資於投機性領域而面臨因信貸週期的轉變而無法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
亞歷山大·卡拉姆(Alexandre Calame)
《漢代克瀑布》(Cascade de la Handeck),1839年
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
1926年 — 世界動盪不安
紀堯姆·百達(Guillaume Pictet)領導下的最後10年,日內瓦經歷了重大的工業增長,銀行與北美建立了重要的聯繫。紀堯姆(Guillaume)去世後,銀行更名為瑞士百達銀行(Pictet & Cie),並將辦公地點遷移了50米至迪代街6號(6 rue Diday)。
-
全球背景
危機時期
對私人銀行家來說,1914年至1950年是一段艱難的時期。戰爭過後的政經危機接踵而至,導致業務放緩,利潤下降。二戰期間,投資海外的資金被凍結,與銀行部分客戶也失去了聯繫。
-
瑞士百達背景
百達家族代表瑞士進行談判
憑藉其在美國的廣泛人脈,紀堯姆·百達(Guillaume Pictet)於1915年至1924年間代表瑞士聯邦談成了三筆總額達7,500萬美元的貸款,旨在增加外匯儲備和加強國家預算。
-
關鍵業務舉措
主題基金的前身
紀堯姆意識到,發電和配電公司的股票將為他的客戶帶來最豐厚的投資回報,於是他在1910年成立了美國電力企業金融公司(Société Financière pour entreprises électriques aux États-Unis,又名Amerosec),這是一家以投資電力股票為目的的封閉式投資公司。
-
合夥人的傳承
開創員工利潤共享計劃
1921年,紀堯姆·百達(Guillaume Pictet)推出一項名為「les parts」的員工利潤共享計劃。查理斯·高蒂埃(Charles Gautier)在私人銀行中率先推行僱主和僱員平等供款的退休基金,並鼓勵在日內瓦建設社會和合作住房。
發展規模
-
1個辦事處日內瓦
-
63名員工職員
-
3億瑞士法郎資產管理規模(1935年)
昔日圖片
與此同時……
充滿熱忱的工程師盧西安·百達(Lucien Pictet)與企業家保羅·皮卡爾(Paul Piccard)攜手合作,於1905年共同打造了第一輛Pic-Pic汽車的發動機和底盤。該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僱用了7,000名工人,至1920年,生產了3,000輛汽車。
Piccard, Pictet & Cie工廠 — Piccard, Pictet & Cie工廠成為了日內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僱主,擁有約7,000名工人。
「由於擔心二戰期間的入侵,合夥人們將客戶持有的黃金轉移出了保險庫。伊凡·百達(Ivan Pictet)回憶道,他的父親米歇爾(Michel)『曾在戰時於山區度過一段時間,在一個至今仍是個謎的地方守護著銀行的貴重物品』。也有可能不是這樣。一名員工記述,『黃金庫存被轉移到了位於克朗斯-蒙塔納(Crans-Montana)的百達度假別墅的地下室』。」
保羅·卡梅尼施(Paul Camenisch)
瑞士商業咖啡館(Café Commerce Suisse),1928年
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
1955年 — 復甦
為了抵銷二戰帶來的影響,銀行開始通過在房地產和大宗商品等領域進行投資來實現業務多元化。1960年起,財富管理業務開始復甦。
-
全球背景
財富管理的不確定時期
二戰結束時,瑞士的經濟狀況相對較好,其工業基礎完好無損,黃金和外匯儲備處於較高水平。通過一系列先雙邊後多邊的貿易和貨幣協定,貨物和服務的自由交流逐漸恢復。然而,直到1960年代,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固定匯率制度和對瑞士法郎的過度需求,銀行業復甦 較為緩慢。
-
瑞士百達背景
探索新業務
由於客戶的大部分資產仍被凍結,合夥人讓-皮埃爾·德莫爾(Jean-Pierre Demole)和亞歷山德·范·貝赫姆(Alexandre van Berchem)決定進一步涉足商業活動。銀行收購了一家航運公司的股權,擁有三艘貨輪和四艘商船,並為安特衛普的一家煉油廠提供資金。第三位合夥人域陀·戈蒂埃(Victor Gautier)成立了兩家由愛德華·百達(Edouard Pictet)擔任董事長的信貸企業。但隨著財富管理業務再次蓬勃發展,這些替代性業務很快就被放棄。
-
關鍵業務活動
首個海外辦事處
為了在仍充滿不確定性的歐洲以外保護客戶資產,銀行分別於1949年、1951年及1956年,在自由港城市丹吉爾、蒙特維多及貝魯特開設了辦事處。
-
合夥人的傳承
創立金融研究部門
米歇爾·百達(Michel Pictet)曾協助瑞士百達建立了首個專門的金融研究部門,並擔任封閉式投資基金Sopafin的主席。
發展規模
-
4個辦事處日內瓦、摩洛哥丹吉爾(1956年關閉)、烏拉圭蒙特維多(1974年關閉)、貝魯特(5個月內關閉)
-
140名員工職員
-
25億瑞士法郎資產管理規模(1955年)
昔日圖片
與此同時……
讓·百達(Jean Pictet)主導起草了1949年關於保護戰爭受害者的《日內瓦公約》(Geneva Conventions)。1952年,著名女權主義者、和平主義者、合夥人查理斯·高蒂埃(Charles Gautier)的妻子埃萊娜·百達(Hélène Pictet)為婦女爭取選舉權而奔走呼號,最終於1960年獲得了日內瓦州的女性選舉權。
瑞士百達成立150周年紀念 — 銀行全體職員受邀參加了在沃州米村阿爾伯特·百達(Albert Pictet)的LesAgrès宅邸舉行的慶祝活動。
「我是一名年輕的員工,剛剛開始在瑞士百達的職業 生涯。在一次活動中,我遇到了愛德華·百達(Edouard Pictet),告訴他我很欽佩在工業領域工作的人,他們能創造出讓人引以為豪的產品,這與銀行的工作不同。愛德華·百達(Edouard Pictet)慢慢地從嘴裡取下煙斗,說道:『的確,我們不生產任何實物,但我們提供著非常重要的東西——信任。』他的回答伴隨了我整個職業生涯。」
卡爾·鮑爾默(Karl Ballmer)
《人物》(Figur),約1953/1957
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
1974年 — 擴展到日內瓦以外的地區
20世紀下半葉,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瑞士百達在歐洲以外地區設立了辦事處。瑞士百達邁出了機構資產管理的第一步。
-
全球背景
冷戰和石油危機
在歐洲,緊張局勢不斷升級。1968年,西方世界無力阻止蘇聯軍隊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摧毀了「布拉格之春」。全球經濟深受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能源價格飛漲、通脹廣泛蔓延、失業率飆升。
-
瑞士百達背景
瑞士百達在美洲的業務
冷戰高峰時期,瑞士百達開始在美洲大陸尋找一個戰略要地,以便在歐洲發生重大危機時保護客戶資產。1974年,滿地可被選為銀行在北美大陸的第一個辦事處所在地。1978年,巴哈馬辦事處成立。
-
關鍵業務活動
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第一步
1967年,員工福利投資基金會(FIPPER , Fondation d'Investissementpour la Prévoyance en faveur du Personnel)的成立標誌著銀行機構資產管理活動的開始。在國際上,瑞士百達與梅隆銀行(Mellon Bank)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負責管理美國的機構基金。這最終促使了1980年倫敦辦事處及1981年東京辦事處的成立。
-
合夥人的傳承
推動銀行運營改革
在此期間,銀行由多位極具領導才能的合夥人領導。他們包括:統一銀行管理層並發起定期合夥人沙龍會議的讓-皮埃爾·德莫爾(Jean-Pierre Demole),發展了機構業務的愛德華·百達(Edouard Pictet),以及改革銀行營運管理並領導了瑞士百達銀行業務流程電腦化的克勞德·德·索緒爾(Claude de Saussure)。
發展規模
-
6個辦事處日內瓦、滿地可、拿騷、倫敦、東京、蘇黎世
-
295名員工職員
-
60億瑞士法郎資產管理規模(1975年)
昔日圖片
與此同時……
前合夥人讓-雅克·戈蒂埃(Jean-Jacques Gautier)於1977年創立了防止酷刑協會。他致力於宣導對可能遭受不人道、殘忍或有辱人格待遇的囚犯進行國際探訪計劃。這些努力最終促使聯合國於2002年通過了《禁止酷刑公約任擇議定書》(OPCAT)。
1970年代的合夥人 — 從左至右:蓋伊·德莫爾(Guy Demole)、丹尼斯·德·馬里尼亞克(Denisde Marignac)、克勞德·德·索緒爾(Claude de Saussure)、米歇爾·百達(Michel Pictet)、讓-皮埃爾·德莫爾(Jean-Pierre Demole)、愛德華·百達(Edouard Pictet)、讓-雅克·戈蒂埃(Jean-Jacques Gautier)、皮埃爾·百達(Pierre Pictet)。
「一位客戶曾問我,能否在銀行慶祝他的百歲生日。我回答說,『當然可以,但為什麼選擇在銀行過生日而不是在家裡?』客戶回答:『我所有的同齡人都已離世,而我的孩子、孫子和曾孫都是瑞士百達的客戶,這裡最能讓我有家的感覺。』」
韋雷娜·盧溫斯伯格(Verena Loewensberg)
《無題》(Untitled),1976年
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
1989年 — 全球化取得了一定的影響
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冷戰的結束。一個新的全球化時代出現了,這也為投資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和風險。
-
全球背景
東方世界的機遇
1986年,歐洲經濟共同體(EEC)通過了《單一歐洲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為單一市場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並促成了1999年歐元的誕生。在亞洲,中國經濟在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和經濟現代化浪潮後開始崛起。
-
瑞士百達背景
適應全球化
在市場國際化的背景下,銀行開始迎合更多投資規模較大的客戶,創建新的投資工具,並採用現代化管理技術。經濟監管和政策的變化推動瑞士百達在海外開設了兩個新的辦事處:1986年在香港開設財富管理辦事處;在獲得了瑞士百達在未來歐盟內的第一張銀行牌照後,於1989年在盧森堡成立辦事處。
-
關鍵業務活動
產品現代化
瑞士百達自1980年代開始為精選客戶進行對沖基金投資,並於1989年進行了首次私募股權投資。1990年,Amerosec基金轉型為組合對沖基金,1994年則誕生了瑞士百達第一隻真正的組合對沖基金Mosaic。1991年,瑞士百達銀行所推出的新興市場基金令其成為了新興市場投資的先驅,1996年,集團著手發展基金相關業務。
-
合夥人的傳承
首位外聘合夥人
皮埃爾·拉迪(Pierre Lardy),1975年 - 1995年任合夥人,是第一位未曾擔任過僱員而直接成為合夥人的成員。他來自瑞銀集團,為瑞士百達帶來了所需的中東專業知識,並負責該地區的交易和私人銀行業務。20多年後,皮埃爾(Pierre)邀請同樣來自瑞銀集團的彭禮諾(Renaud de Planta)直接擔任合夥人。
發展規模
-
8個辦事處日內瓦、滿地可、拿騷、倫敦、東京、蘇黎世、香港、盧森堡
-
656名員工職員
-
230億瑞士法郎資產管理規模(1985年)
昔日圖片
1992年,新興市場基金廣告 — 初期的印刷廣告特別用於銀行的基金分銷業務。
打開市場大門 — 銀行早期的廣告之一。1990年代,銀行對這種營銷方式的態度變得更加開放。
與此同時……
1984年,最初由愛德華·德莫爾(Edouard Demole)資助的摩托車工廠Motosacoche最終關閉。該工廠位於當前瑞士百達日內瓦總部所在地,近一個世紀以來,生產將自行車改裝成摩托車的發動機。1920年代,該公司僱用了1,200名員工,生產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摩托車和發動機。彭禮諾(Renaud de Planta)的祖父,喬治·德·普蘭塔(Georges dePlanta)曾擔任該公司首席工程師。
Motosacoche工廠位於當前瑞士百達日內瓦總部所在地。
「查理斯·百達(Charles Pictet)很喜歡列舉在盧森堡開設辦事處的四大原因。他表示,首先,盧森堡和日內瓦一樣,遵循《拿破崙法典》。這意味著盧森堡的思維方式與瑞士相近。第二,擁有穩定的監管框架。第三,距離日內瓦較近。第四,語言和文化相通。哦,還有第五點,他補充道:『這裡的食物很美味。』」
米麗亞姆·卡恩(Miriam Cahn)
《原子彈》(atombombe),1988年8月19日
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
2005年 — 從傳承邁向卓越
自兩個世紀以來,瑞士百達不斷保持良好聲譽和穩定性,現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2,000名員工的國際性私人銀行。在經歷資源整合和服務專業化的過程後,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瑞士百達。
-
全球背景
銀行保密制度的終結
隨著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展,不受約束的全球化時代似乎正走向終結。隨著2008年銀行危機的爆發,為增加收入,西方政府消除了逃稅和欺詐之間的界限,從而終結了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制度。在全球範圍內,人們開始認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的有害影響。
-
瑞士百達背景
歐洲的擴張和現代化
瑞士百達在歐洲許多市場建立了在岸辦事處。僅在意大利,就在米蘭、羅馬、都靈、博洛尼亞和佛羅倫斯開設了辦事處(儘管後兩個辦事處已於2015年關閉)。2006年,銀行將其日內瓦總部從傳統金融中心Quartier des Banques遷至專門建造的阿卡西亞斯(Acacias)大樓,並於2007年將其系統從自有的瑞士百達資訊化銀行系統(Pictet Informatic Banking System,亦稱PIBS,1968年首次引入)升級為Avaloq系統。
-
關鍵業務活動
統一願景
1999年,所有機構業務被整合成一個部門,即瑞士百達資產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不久後,水資源基金的啟動為瑞士百達的主題業務及旗下許多基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奠定了基礎。2009年,所有財富管理活動併入瑞士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旗下,這象徵著傳統的財富管理業務迎來新紀元。東京辦事處開始取得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伊凡·百達(Ivan Pictet)和彭禮諾(Renaud de Planta)多年來的大力支持。2009年,瑞士百達及其合夥人成立了瑞士百達集團慈善基金會(Fondation de Bienfaisance du groupe Pictet),將其歷史悠久的慈善傳統專業化。2020年,基金會進一步進行了結構現代化,並更名為「瑞士百達集團基金會(Pictet Group Foundation)」。
-
合夥人的傳承
業務多元化及發展壯大東京辦事處
查理斯·百達(Charles Pictet)推動了全球託管業務的拓展,創立了家族辦公室,並與皮埃爾·拉迪(Pierre Lardy)共同負責機構投資業務,此外,他還主導了意大利和盧森堡業務的發展。2005年之前,查理斯(Charles)一直擔任高級合夥人,隨後將領導權移交給了伊凡(Ivan)。在東京辦事處的成功以及其他許多成就方面,伊凡功不可沒。此外,他還首次為銀行定義了「瑞士百達模式——持續、誠信、審慎和卓越」的價值觀。
發展規模
-
19個辦事處日內瓦、滿地可、拿騷、倫敦、東京、蘇黎世、香港、盧森堡、新加坡、洛桑、法蘭克福、米蘭、都靈、馬德里、巴黎、羅馬、巴塞隆拿、巴塞爾、大阪
-
2,149名員工職員
-
2,950億瑞士法郎資產管理規模(2005年)
昔日圖片
與此同時……
2007年,瑞士百達家族檔案基金會(Pictet Family Archives Foundation)成立,匯集了家族所有文件、照片和文物,展現了其豐富的歷史。2008年成立的百達攝影獎(Prix Pictet)旨在透過攝影藝術的力量,喚起全球對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如今,該獎項已成為全球攝影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獎項之一。
2005年,瑞士百達集團慶祝成立200周年。
「瑞士百達不再是歷史上的家族企業。正如伊凡·百達(Ivan Pictet)2005年所言,它現在甚至不是由「家族經營的」企業。儘管如此,瑞士百達仍具有鮮明的家族特色;它是一家完全由合夥人擁有的私營實體,自1841年以來,至少有一位合夥人來自百達家族。」
阿爾布雷希特·施尼德(Albrecht Schnider)
《無題》(untitled),2005年
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
2025年 — 擁抱未來,尊重傳統
2025年,瑞士百達將慶祝公司成立220周年,新總部大樓也將竣工。瑞士百達羅夏蒙園區(Campus Pictet de Rochemont)象徵著集團既以自身深厚傳統為榮,又注重後代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
全球背景
疫情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新冠疫情的蔓延,迫使世界各國政府採取嚴厲措施來遏制這一疾病的傳播。冷戰結束三十年後,俄烏衝突將西方世界推向了與俄羅斯爆發武裝衝突的邊緣。
-
瑞士百達背景
為未來奠定基礎
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背景之下,2020年3月,世界各國政府敦促其公民在家辦公,這對瑞士百達的資訊科技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令人矚目的是,90%的瑞士百達員工在一個月內成功過渡到遠程工作模式。這標誌著瑞士百達全新混合工作模式的開端。2020年,瑞士百達另類投資顧問(Pictet Alternative Advisors)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業務部門,凸顯了銀行拓展直接投資私募資產領域的雄心壯志。瑞士百達堅信,根據氣候科學,其肩負著加快全球經濟向淨零排放轉型的重要責任。公司於2022年發佈了《氣候行動計劃》,概述了至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路徑。
-
關鍵業務活動
「2025年宏願」及未來
2020年,瑞士百達啟動了一項名為「2025年宏願」的戰略計劃。計劃啟動儀式上,合夥人表示他們希望重點關注如下議題:「作為一個集團,我們在為客戶提供建議時著眼長期,並對我們認為將在未來幾年塑造金融業務的首要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自此,瑞士百達每五年便會系統性地識別將影響金融行業及其業務發展的大趨勢及關鍵因素。儘管會有戰術性調整,但220年來指引公司發展的核心原則與價值觀始終堅定不移。
-
合夥人的傳承
全新法律架構,保障未來
作為高級合夥人,雅克·德·索緒爾(Jacques de Saussure)主導了兩項重大變革:為銀行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信息自動交換做好準備,並將瑞士百達的法律結構從無限合夥制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合夥制。尼古拉斯·百達(Nicolas Pictet)繼續了雅克(Jacques)的準備工作,成功領導銀行過渡經合組織的監管變革以及遵守美國出台的《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
發展規模
-
31個辦事處日內瓦、滿地可、拿騷、倫敦、東京、蘇黎世、香港、盧森堡、新加坡、洛桑、法蘭克福、米蘭、都靈、馬德里、巴黎、羅馬、巴塞隆拿、杜拜、巴塞爾、大阪、台北、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特拉維夫、慕尼黑、凡羅拿、史特加、摩納哥、紐約、上海、里斯本
-
5,496名員工職員
-
7,240億瑞士法郎資產管理規模(2024年)
現今圖片
與此同時……
伊凡·百達(Ivan Pictet)為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創建了「Fondation Portail des Nations」訪客中心項目,旨在當此類機構的宗旨受到質疑之時,展示「軟實力」和多邊主義的價值。前合夥人蓋伊·德莫爾(Guy Demole)對音樂充滿熱情,是日內瓦音樂藝術的大力支持者,2011年,因其對音樂的貢獻,他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軍官勳章(Offic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
2024年1月,合夥人 — 從左至右,後排:尚睿聞(Raymond Sagayam)、艾思安(Sébastien Eisinger)和賀霆燊(Sven Holstenson);前排:百達朗(François Pictet)、杜麗芙(Elif Aktuğ)、百達銘(Marc Pictet)和雷樂仁(Laurent Ramsey)。
「步入現代社會,瑞士百達採取頗具成效的方式,在尊重傳統與注入新鮮血液之間取得了平衡。要取得成功,始終離不開一些如今或許顯得過時的品質:奉獻精神、高尚品格、善意和堅韌不拔。」
免責聲明
我們並不旨在或有意向分發、發佈、提供或使用本市場營銷文件將違反法律或法規的國家或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公民或居民、定居在該國家或司法管轄區的個人或在該國家或司法管轄區註冊的任何實體分發或供其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所載資訊和材料僅供參考,不得用作或視為認購任何證券或其他金融工具或服務的要約或招攬。此外,本文件中出現的資訊如有變動,恕不另行通知。本文件的權威版本僅為英文版本。
此歷史時間線由瑞士百達公司檔案和百達家族的檔案資料、瑞士百達藝術品收藏的藝術品以及公司歷史刊物中的引述補充,包括:
- 《見證歷史-瑞士百達必知的五十件軼聞趣事》 (Witnesses to History – An essential guide to Pictet in fifty anecdotes)
- 《瑞士百達集團的起源和演變》 (La Maison - The Originsand Evolution of the Pictet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