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百達集團
Weekly house view | 歐美銀行動盪,投資者如何應對?
美國和歐洲銀行業發生的動盪,與其稱之為償付能力危機,不如說是一場流動性危機,但這些事件不應與當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相提並論,因為當時銀行間甚至失去了相互信任。相比之下,上周美國前11大銀行合共向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注資300億美元,協助挽回市場對銀行業的信心。這些銀行的舉動表明,目前事態僅屬於個別事件,而非發生系統性風險。此外,全球各大央行已經協調行動以支持美元流動性資金。儘管如此,近期危機暴露了美國監管的不足之處。自2001年以來,美國已有500家銀行破產,而面對更嚴格的規定,我們預計將有更多銀行加入倒閉行列。隨著存款從較小型銀行流向較大型銀行,前者的放貸能力將受到影響。由於80%的美國商業房地產貸款、一半工商業貸款,以及45%的消費貸款由中小型銀行發出,因此美國於今年下半年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在上周爆發危機之前,銀行已收緊貸款條件,目前甚至可能會進一步收緊。因此,美國經濟有更大機會陷入衰退。由於銀行將為吸引更多儲戶存款而不惜影響存貸利差,我們預計銀行業的利潤將會下調。在市場重拾信心和無抵押存款不再流出之前,銀行業仍可能面臨壓力。同時,銀行業危機亦可能影響聯儲局政策走向。雖然最新的消費價格指數報告顯示,本周聯邦基金利率有可能上調25個基點,但銀行業動盪將影響未來的政策決定。
儘管銀行業形勢緊張,但歐洲央行上周如期將存款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3%。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提到「過高的通脹已持續太久」,但鑒於「不確定性水平升高」,她拒絕確認央行將進一步加息。這實際上等於終結早前的前瞻性指引。歐洲央行表示有可能會臨時重啟長期再融資操作,表明該行準備在需要時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出乎市場預料,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今年首次下調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以提供流動性,此舉向市場發出了強烈的促增長信號。此外,習主席本周訪問莫斯科,將是中國對俄烏衝突立場的重要標誌。
我們仍減持股票並看好存續期。股市方面,上周銀行股和週期股表現最差,而政府債券和黃金成為主要贏家,黃金現貨價格本周上漲了6.5%。我們繼續增持黃金和貴金屬。但隨著投資者尋找非週期性增長型公司,大型科技公司上周亦表現出色。在科技等增長領域,我們仍專注於產生持續正現金流的公司。此外,我們認為,亞洲股市將繼續受惠於中國經濟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