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看好歐洲股債成換馬對象
美國總統特朗普 4 月 2 日公布開徵「對等關稅」時,美股曾大挫,美債亦被大舉拋售,令美債息一度急升。瑞士百達集團管理合夥人尚睿聞(Raymond Sagayam)表示,即使現時美股和資產類別看似已恢復正常水平,但投資者對於再次發生此類事件潛在擔憂持續存在,客戶希望分散資產,預計未來幾年會有更多資金逐漸配置到歐洲股票和債券,新興市場如亞洲資產亦會受惠。
雖然特朗普在公布「對等關稅」不足一周已暫緩實施關稅,近日標指納指亦破頂,看似已回歸正常,惟尚睿聞警告,實際上投資者已承受了心理創傷,「永遠不會回到去年那種正常狀態。」投資者希望分散資產,不僅要分散美國債券或股票投資表現,更重要的是分散貨幣風險。
在此背景下,歐洲股票和債券作為整體替代方案具有吸引力。尚睿聞說,歐洲資產估值嚴重低估,尤其股票,而且當地通脹已受控,亦有減息的潛力,加上增加歐羅資產可分散貨幣風險,認為未來幾年市場對歐洲資產興趣會持續上升。
LSEG 旗下Lipper Fund 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已有超過 1000 億美元流入歐洲股票基金,按年增兩倍,而由美國流出的資金則翻倍,達到近 870 億美元。除了歐洲資產之外,尚睿聞認為,新興市場亦會受惠。在美國股市主導下,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存在結構性市盈率差異,而美元霸權亦令新興市場債券要突出表現變得相當困難,惟此局勢已經開始改變。這並非一夕之間會發生,而是持續多年的現象。
在新興市場中,投資者對中國和香港資產的需求持續。尚睿聞指出,中國股市與 MSCI 全球指數關聯性接近零,能夠有效地分散風險。若投資者的新興市場股票或債券投資組合內,沒有包含中國和香港,實際上會失去很多關聯性的好處,許多客戶繼續要求並期望把這些資產納入他們的投資組合。
對於有聲音質疑歐洲或新興市場的債券流動性不及美債,尚睿聞指出,美國國債規模約 30 萬億美元,中國國債為 11 萬億美元,而整個歐羅區總規模約 13 萬億美元,考慮到歐洲近期基建和國防需求增長,發行量增速勢同步上升,中國及歐羅區合計已達美國國債規模的逾三分之二。他強調,若從單一替代資產的角度來考慮,目前流動性總是比美國低,規模也更小;但把一籃子資產視為替代,實際上有足夠的深度和流動性。
作為瑞士百達資產管理的共同主管,尚睿聞表示,過去 5 年百達資產管理在亞洲的資產管理規模 (AUM)增長 40%,亞洲是業務的一大重點。該行過去 5 年服務亞洲的重點是如何促進歐洲和外國對亞洲資產的需求,例如投資人民幣債券或中國股票,未來 5 年重點則改變為服務亞洲私人客戶和機構,為他們部署全球投資。集團在亞洲有 630 名員工,其中百達資產管理公司佔 270 名,寄望亞洲成為業務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甚至成為增長最高的地區。
評估基金代幣化 穩健資產先行
瑞士百達早於 2022 年已與合作夥伴完成代幣化投資產品的概念驗證項目。尚睿聞表示,將繼續評估其他資產或基金代幣化的可能性,現在仍處於早期階段,預期會先評估較穩健資產,例如貨幣市場基金及黃金。
尚睿聞指出,若存款是唯一低風險選擇,貨幣市場基金及黃金基金就不會存在,這同樣應用在數字生態系統中。他提到,若穩定幣主要由美國國債支持,又會回到美國債務是否可持續的討論,投資者也希望在數字領域有其他類似現金的替代方案。作為資產管理公司,旗下有一些基金為現金替代品,屬安全及穩定的資產,例如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後可成為數字生態系統中互補的選擇,而非與數字原生資產競爭。
他坦言,目前該集團還沒有涉足此領域,若參與代幣化資產,可以在數字生態系統中佔一席之地,同時還能利用集團投資經驗和專業知識,這正正是目前數字領域所缺少的,加上瑞士百達資產管理擁有基金產品,相信未來可以為數字生態系統作出貢獻。
早在 2022 年,瑞士百達、瑞士信貸與和 Vontobel 完成一項概念驗證,發行代幣化投資產品,這些產品記錄在公共區塊鏈鏈上,並在瑞士受監管的證券交易所 BX Swiss 進行交易。在傳統金融環境中,發行、交易和結算需要數天時間,該概念驗證可在數小時內完成。
本文在2025年7月21日發表於《信報》,©《信報》